安溪茶葉、南華野生菌、洛川蘋果……這些具有地方瑜伽教室特色的農產品,不僅在國內市場享有盛譽,更通過打造品牌、優化生產、發展出口,成功走進世界各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。
本報記者深入福建、云南、陜西等地采訪,了解中國縣市特色農產品香飄海外,從田間地頭走上國際餐桌的故事。
福建安溪茶葉——
打造品牌,助力閩茶“茗”揚海外
本報記者付文
“精制茶20噸,10月13日發貨……”在位于福建泉州市安溪縣的興溪茶業有限責任公司,副總經理王榮耀一上班就收到了來自國外的訂單確認郵件,隨即安排工廠排產。
走進公司精制廠,茶葉加工設備馬達轟鳴,濃郁的茶香撲面而來。王榮耀介紹,精制廠占地面積10畝,每年加工茶葉3000噸左右。廠內安裝了全自動化生產線,確保茶葉生產全程“不落地”,先后通過歐盟及美國有機食品認證以及全球食品安全認證。“國外市場對茶葉檢測標準嚴、要求高,有的國家檢測指標多達400多項,我們嚴格把控茶葉品質和生產安全,實現了國際市場銷量近10年穩步增長。”
安溪是中國烏龍茶故鄉、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,全縣茶園面積60萬畝,干毛茶年產量6.2萬噸,曾獲中國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等榮譽。秋日艷陽下,安溪縣西坪鎮柏葉村茶山青翠,茶農林火財正穿梭在茶樹間,采擷鐵觀音秋茶。“茶葉是我們增收致富的‘金葉子’,我們每年最盼望的就是采秋茶。”林火財說。
“去年,安溪全縣茶產業綜合產值達362億元。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增至1440.42億元,連續9年位列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首位。”安溪縣茶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陳志明說。截至目前,安溪縣擁有茶企5000多家,其中包括多家中國百強茶企。安溪鐵觀音先后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和教科文組織認定為“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”和“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私密空間產”,成為茶界“雙世遺”。
建設茶葉交易中心等七大中心,培育超過10個茶產業電商園區,設置海外展銷中心、公共海外倉,打造“線上茶都”……在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帶動下,安溪正不斷加快海外市場布局,逐步實現茶葉交易“買全球、賣全球”的目標。目前,安溪烏龍茶每年出口約1.2萬噸,安溪鐵觀音被納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首批保護目錄,并在馬來西亞、歐盟等46個國家和地瑜伽場地區完成商標注冊。
近年來,安溪鐵觀音頻頻以“國禮茶”身份登上國際舞臺,先后成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、上合組織青島峰會、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重大外交活動用茶,以茶會友,弘揚中國傳統文化。陳志明介紹,去年,安溪還先后赴聯合國總部、聯合國糧農組織及泰國、土耳其、阿聯酋等國開展品牌宣傳活動,全面展示閩茶及其悠久的歷史和文化,進一步推動閩茶清香漂洋出海,“茗”揚海外。
云南南華野生菌——
優化生產,對接國際先進標準
本報記者楊文明
凌晨4點,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的農戶已背上竹簍,匆匆踏上前往山林的路。每年7月至10月間,正是野生菌豐收的季節。下午3點,農戶的辛勤勞作換來了一簍簍新鮮的牛肝菌。剛下山,村領辦合作社便派專人收購,一簍牛肝菌可為農戶帶來上千元的收入。
凈水沖洗、挑揀雜質、急凍鎖鮮……從農戶手中收來的新鮮牛肝菌,被送到當地初加工廠進行處理教學場地。“我們通過零下30攝氏度的速凍工藝來保持野山菌的鮮度,處理后的野山菌可保鮮數月,成功突破了產品出口在保質期上的限制。”云南萬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董躍武介紹,目前公司已建設了8家專業的野生菌初加工廠,每年有超過1500噸的野生菌產品銷往歐洲市場。
豐沛的雨水滋潤了山川河谷,也滋養了美味的野時租場地生菌。松茸、松露、羊肚菌、牛肝菌……得益于豐富的森林資源、獨特的氣候條件,加之當地政府積極推小樹屋行的封山育林育菌政策,南華縣獲得了“中國野生菌美食縣”的美譽,境內已確認的野生食用菌種類超過290種,年資源蘊藏量高達1.5萬余噸。近年來,該縣積極推進野生菌產業發展,2023年野生菌集散交易量達1.218萬噸,交易額15.513億元。每到野生菌的豐產期,國外客商紛紛來電預訂。
從本土市場邁向國際舞臺的過程中,當地出口企業不斷優化生產,全面對接海外市場標準。菌子品質和雜質含量是野生菌出口評估的關鍵指標,直接關系著產品在海外市場的接受度及消費者的滿意度。董躍武介紹,他們將原有的手工生產線全面升級為智能化系統,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,更確保了生產流程及操作規范對接國際先進標準,從而增強了產品的國際競爭力。
意大利綠源食品聯合機構公司已深耕云南野生菌市場20余年。公司質檢負責人阿爾貝托說,他們剛到云南開展業務的時候,采購對象大多局限于便于運輸的菌子干。現在,云南的物流網絡四通八達,生鮮冷庫更隨處可見,可供出口的菌菇種類大大增多。
在云南,阿爾貝托不僅見證了物流的飛速發展,更被當地采收農戶的熱情與淳樸深深打動。他說,“濃濃的菌湯不僅鮮美,還飽含著‘人情味’。現在,距離已不再是障礙,只需輕輕撕開包裝簡單烹調,遠在歐洲的消費者也能輕松享受這份來自中國的新鮮美味。”
陜西洛川蘋果——
發展出口,拓展國際市場銷路
本報記者龔仕建
深秋時節,陜北洛川塬上,一輛輛滿載蘋果的貨車疾馳而過。
“我種植的蘋果個頭大、糖度高、味道好,連續幾年都被選為中國航天員專供蘋果,是上過太空的。今年,我的蘋果又賣到了國外。”在陜西延安市洛川縣槐柏鎮洼里村,有著20多年蘋果種植經驗的果農路紅珍一邊采摘蘋果一邊介紹,采摘后的蘋果將被運往洛川優洛有機果業有限責任公司,在那里經過一系列質檢程序后,再搭乘冷鏈物流車走向國際市場。
洛川是蘋果優生區,這里的氣候條件、土壤環境為蘋果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。自1947年引進栽植以來,洛川蘋果已經走過了77年的發展歷程,如今種植面積達53萬畝,形成了集種植、采后處理、深加工等于一體的現代蘋果產業體系。路紅珍口中所說的洛川優洛有機果業有限責任公司,是一家集蘋果種植、加工、銷售于一體的農業企業,已取得新加坡、越南、菲律賓等12個國家的出口認證。
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·陜西(洛川)國際蘋果博覽會上,洛川優洛有機果業有限責任公司拿下了3500噸的蘋果銷售單。公司新加坡代理商艾米表示:“去年我經銷的洛川蘋果香甜可口,非常受消費者喜愛。今年希望可以瑜伽教室獲得更多貨源。”公司總經理王斌介紹,今年收果季,公司已收購5500多噸蘋果,但仍供不應求,“今后我們將繼續加大出口力度,將地道的洛川美味帶給更多國際友人。”
除連年舉辦各類宣傳推介活動,有力推動蘋果銷售與貿易,拓展國內外的銷售市場外,洛川縣還積極打通出口資質認證、海關通關、物流運輸等蘋果出口的關鍵環節,幫助當地企業更好拓展國際銷路。
洛川縣蘋果產業管理局局長韓東輝介紹,今年8月15日,洛川縣蘋果產業協會申請的“洛川蘋果”商標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獲海關總署核準,實現延安蘋果產業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零的突破。“目前洛川縣取得自營出口權的企業已達20家。我們正積極在西班牙馬德里申請注冊商標,隨后還將申請包括歐盟、非洲知識產權組織等的商標,讓我們的產品走向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。”
“蘋果產業是洛川縣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,今年,洛川蘋果已出口加拿大、阿聯酋、肯尼亞、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,累計出口創匯超1265萬元。”洛川縣委書記張繼東表示,未來,洛川將堅持品種培優、品質提升、品牌打小樹屋造和標準化生產,努力打造千億級蘋果品牌。